激光雕刻機刻不深,切不快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激光對材料的加工深度及加工速度不足的直接因素是:激光加工的有效容量體積小。
針對同樣的材料,激光的加工效果主要取決于激光加載在加工材料上的光功率強度(注意:不是功率),光功率體積是指在單位容積上的容量,計算公式為:
激光功率體積=激光功率/激光光斑面積
由止式可得下述解決方案分類兩類:加大激光功率或減少聚焦光斑尺寸。
加強最終聚焦時的激光功率:
1.檢查、清潔激光管的出光口
檢查、清潔鏡片,若鏡片破損,應盡早更換鏡片,鉬反射鏡公司現采取以舊換新方法,大大降了客戶的使用費用,建議用戶每半年強制性替換一次鏡片。
2.檢查光路能否正確,在激光束的傳輸過程中,是否有下述現象:
激光有個別被遮擋。激光在穿過孔類物體時,是否從中心穿過,若不從中心穿過,則易于導致散射效應,減小了激光功率及質量。加大工作電流,但不可超過激光管的最大工作電壓,否則激光功率甚至增加,1.2m管:20mA,1.6m管:22mA
3.激光管或許已老化,需換新管
4.換用更大功率的激光管
減小聚焦焦點尺寸:
針對大個別應用場所,減小光斑尺寸比加大激光管工作功率或更換更大激光管更有效,且成本更低。影響聚焦光斑尺寸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幾點:
檢查入射到聚焦鏡時的激光光斑質量:
入射到聚焦鏡的鐳射光斑質量越好,則聚焦后的焦點尺寸越小,光功率體積越大,若看到入射到聚焦鏡的光斑質量差,則應采用下述措施.
從激光管出光孔處起初檢查,確定哪些環節以致激光光斑質量變差,若因反射鏡引起,則微調或更改反射鏡。若激光管出光口處的品質就已變差,則應采用下述措施.
檢查激光管的寬度與支撐點厚度是否對應,必要時調整支撐點。正確的支撐點間距為:兩個支撐點之間為激光管厚度的1/2,兩端分別突出1/4。
或許是激光管的支撐方向不正確,導致激光管變型,多次翻轉激光管,尋找一個絕佳的支撐角度(方向)。
注意:旋轉激光管后,應再次進行冷卻水的進出安裝調整,保持“低進高出”的原則
激光束入射到聚焦鏡時能否為一直垂直居中:
當激光束平行、正中入射到聚焦鏡時的聚焦焦點質量最佳,若激光束傾斜入射到聚焦鏡,則聚焦質量大大增加,焦點尺寸會逐漸變大,光功率體積大大降低,直接制約功割加工質量。
A.仔細檢查、調整鏡片光路,使四個頂角處的激光入射位置固定且可靠,只有超過此標準,才能保證在整個幅面的工作過程中保持激光加工功率體積穩定。
B、利用光路平行校驗工具,仔細檢測、調整3#反射鏡,使光子束在聚焦鏡筒中垂直正中入射到聚焦鏡。
選用適合焦距的聚焦鏡:(公司至今常用的聚焦鏡有F=50\63.5\75mm三種)
針對同樣的鐳射束,聚焦鏡的光圈與焦點尺寸之間的關系為:焦距越短,則焦點越小,時光圈也越短;焦距越長,則焦點越大,同時光圈也越長焦點大小與景深是一對沖突。景深是指激光聚焦后可產生加工能力的激光功率密集區的寬度(如圖),景深越長,則對加工厚料越有利,但焦點變大,切割能力又逐漸增加。景深越小,則焦點尺寸越小,對切割能力有利,但對切割深度不利,同時,對加工系統的平整性規定加強,即對系統的不平整度更加脆弱。所以,聚焦鏡的選取方法為:在有也許的狀況下,盡量選用更短焦距的聚焦鏡。公司現備有38mm,50mm,63.5mm,75mm,100mm等多種聚焦鏡,當發生切割速度不能滿足用戶的須要時,應更換更短焦距的聚焦鏡。同時,建議用戶采用各類不同焦距的聚焦鏡,以適應不同材料重量的加工要求。
正確對焦,根據實際狀況,保持適合的離焦量:
應仔細檢測一下在實際應用中的對焦情況,正確的對焦模式應為:
參考聚焦鏡的焦距值,在此值附近經多次試驗,確定一處加工能力超強的點,作為正確的焦距進行應用,即使是同樣的鏡片,在材料顏色、材料硬度不同的狀況下,最佳焦點位置也會出現差異,即對于不同的材料及重量,離焦量有所不同。離焦量:激光的聚焦過程是一個先聚攏后發散的過程,為了超過最佳的切割能力,聚焦鏡的物理焦點完全與材料的表面重合并不必定能取得絕佳的加工效果,應按照不同的狀況,將焦點調整到材料的某一個深度時,可獲取最佳的加工效果,此深度值即為離焦量,離焦量的大小與材料的顏色及厚度均有關。
在經過以上諸多努力均告失敗后,才可進行更改激光管或其他配件。
檢查接線板上電壓是否正常,整個過程中一直要聯結電流表,觀察電流是否正常
本文:
相關內容: